上海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学习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大动态 >

第四届财经发展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11月25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和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财经发展论坛于上海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税政策”旨在对于推进财税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助推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动能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来自全国人大预工委、财政部,上海、江苏、浙江、河南等地方财税部门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朱鸣雄教授、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冯旭东和全国人大预工委副主任刘修文发表了精彩的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教授首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刘小川执行院长表示,今年我们国家在10月份到11月份一个月期间有三件大事情,第一件事情十九大召开,第二件事情上海财大举行百年校庆,第三件事情是这次财经发展论坛。十九大报告当中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贯彻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体系中六大改革任务之首,本次论坛就是是落实该项任务先行者。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朱鸣雄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朱鸣雄副书记表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理论研究和智库研究为一体研究机构。研究院由全国人大预算工委主任,卫生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高强部长担任院长。研究院成立五年来在高部长带领下取得许多丰硕成果。在推动我国财税事业发展和制度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例如成立之初推动预算法修订,现在着力推动财政法立法工作,与此同时研究院也为财政部、国税总局和各地方财税部门研究提供独立专家意见。本次论坛聚焦供给侧改革中前面临重的大问题,确定了财税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主题,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大家就这一问题能够取得一些共识,一些突破和一些成果。
 
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冯旭东对第四届财经发展论坛给予了肯定和期盼。冯旭东总编辑表示,2016年8月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社,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研究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财经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建立高端财税智库。这是国内首个由媒体和高校共建的专业智库。智库将坚持国家定位,环球视野,坚持专业性,前瞻性,实用性,服务于治国理政现代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落实和加深双方合作,同时人民日报《人民周刊》和中国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财经内参,也为前来参加本次活动专家学者提供公开的和内部的通道。使得各位研究成果能够更快更好传达到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层手中。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对本届财经论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刘修文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贯彻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体系这一重要部署首要位置,财政是国家之首,财税政策是处于重要基础性地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本届论坛聚焦深化推进财税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分三个分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这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共同为中国财税发展出谋划策,有利于支撑和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智库、外脑的鼎力支持。尤其是需要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和奋斗在一线人士,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成立以来,在高强院长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关注公共财政研究这一主题,感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提供这一交流平台,促进中国财税事业的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志彪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范子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演讲。
 
刘志彪教授以“深化经济改革的一个逻辑框架——以政府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题,分析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中国经济重大结构失衡的三个方面,即实体经济内部失衡、实体经济和金融失衡和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失衡。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失衡,与此前的货币超发不无关系,因此解决失衡的路径不能再从货币方面来考虑,而应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发挥市场作用,不能搞“新计划经济”。目前实践中的做法是,削减实体经济供给总量,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通过供给总量纠偏,提高行业价格水平,提高主要企业的市场绩效,弥补企业的负债问题,促使企业杠杆率下降,实体经济恢复竞争力,降低银行不良率,并缓解财政压力。需要警惕的是,实践过程中去产能去掉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产能,而且上游行业价格上升太猛,一旦导致向下游传导,将导致通货膨胀。刘志彪教授进一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针对政府职能,要做到简化职能、降低税费、放松管制和扩大内需。
 
范子英教授以“构建有利于‘双创’的财税政策”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他指出,我国的研发投入虽然增速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研发成果来看,虽然我国专利数量全世界第一,但其中发明专利仅占20%,而发达国家的专利中有80%是发明专利。目前财税政策对于创新研发的鼓励,仅仅集中于所得税,但许多创新企业并没有盈利,因此很难享受到这种税收优惠。考虑到增值税具有上下游传到的因素,即使降低创新企业增值税,也会在下游被抵补,并没有实际的效果。他建议,短期内考虑研发投入的增值税退税政策,而长期应该转向直接税为主的税制。
 
杨志勇教授就“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历程、未来展望与战略选择”做了演讲。他指出,现代财政制度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财税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财税改革是怎么开始的,改革目标如何切换,步骤如何选择,改革如何持续。例如,此前试图通过财政省直管县的方式倒闭行政体制改革,最终没有成功,因为目前许多部门实际上都扮演了财政部门的角色。因此,接下来改革的推进,必须打破部门的利益,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才有可能实现财政制度的现代化。
 

 
主旨演讲之后,来自财税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分别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举行圆桌会议。政府部门圆桌会议由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广仁主持,来自沪苏浙豫财税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围绕各自所在地财税部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展开讨论。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局长江建平重点谈环境污染治理的财税政策问题。他建议,每个行业选择一些企业,尤其是央企,按照世界先进水平打造环境标准的标杆。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宋彬介绍了上海财政部门支持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工作,包括减税降费、降低社保缴费率、取消或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和简政放权等。上海市税务局总会计师李俊珅介绍了上海市发挥发挥国地合一的优势,实施全面网上办税,提高税收支持创新创业的情况。浙江省财政厅总预算局局长章启诚提出,只有创新驱动发展才是供给侧改革的最终出路,而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财政政策促进,需要找到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对症下药。财政部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赵则永认为财政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类,其一是保障作用,即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服务、保障民生兜底;其二是调控作用,即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其三是预防风险的作用,需要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累积。河南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兴旺结合该省PPP的实践指出,需要注重财税政策的整体效益、协同性和边界效应。
 
学者圆桌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海涛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郭庆旺教授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厘清制度和政策的关系,找准着力点,对于着力点要充分加力,不能蜻蜓点水。同时,在研究三次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还要关注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的变动。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对比中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国特朗普总统的减税计划,并从行为经济学分析了美国税改对于选民的吸引力之所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冯俏彬教授指出,“三去一降一补”并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建设,改革的后半场,应该是制度改革,这是比较难的是,政府必须厘清哪些方面要少做和不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重点关注了创业项目增值税留抵问题,尤其部分创业项目失败之后,进项税如何处理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刘蓉教授分析了减税、控制债务和财政支出三者的关系。她指出,中国企业的负担,除了税收,还有大量非税收入问题,而非税收入现在主要是经营服务性收费。在分析中国政府债务问题时,需要注意PPP等形式的隐性债务。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教授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过去需求侧政策的一种颠覆,但要注意经济失衡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干预失灵导致失衡。
 
上午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高强做总结发言。高强院长指出,大家都提到了减税降费、增加补贴,但除此之外的很多问题没有涉及。例如,这些重大决策谁来决定,涉及的财力谁来负担,优惠政策落到谁的头上,项目的最终效果谁负责。现代财政制度,他的理解就是法治财政制度。1994年以来,央地财政关系没有法治化,经常发生变化,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央地关系不稳定,关键问题在于事权划分不清。事权包括决策权和管理权,现在决策权都是在中央,地方只有管理权。法治财政制度,应该谁决策谁承担支出责任,明确政府的法定职责,从而明确政府在支出责任,并且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缺少上述环节,减税降费就不会有效。最后,高强院长希望学者和实务部门相结合,双方走得更近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出切实有效的财税改革政策。
 
下午,第四届财政发展论坛分为3个分论坛继续进行。40多位与会专家就“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财税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财税政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路径的财税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这40位与会专家均是目前中国财政学界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马海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主任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杜莉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杜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樊轶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于树一、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教授张牧扬、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汪冲等。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高水平的学术切磋,讨论激烈,气氛热烈。
 
第四届财经发展论坛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新华网、中国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社、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等多家媒体代表前来参会。论坛参会人员热情高涨,现场座无虚席。参会人员均对第四届财经发展论坛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从中获益匪浅,对明年的第五届财经发展论坛充满期待。
 
(供稿:张美琳供图:张美琳编审:李卫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7日)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网。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