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学习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

鞠建东院长受颁2016年度“浦山奖”

2017226日,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鞠建东院长于“十年展望——浦山基金会首届年会暨‘浦山奖’颁奖大会”上受颁2016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并就获奖论文发表题为《贸易结构与全球经济“失衡”--关于跨期贸易和当期贸易的新理论》的演讲。

 

鞠建东院长与魏尚进教授及施康教授合著的论文“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ntra-temporal and intertemporal trades"发表于20141月的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获浦山学术研究奖。

 

“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旨在纪念中国世界经济学界杰出的前辈浦山教授。“浦山奖”被国家教育部纳入每年的科技统计年报项目,列为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同等重要的省部级优秀学术成果奖。浦山奖主要奖励世界经济、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该奖采用国际同类奖项通行的评选机制,通过该奖的评选,指明研究的方向,确立学术的规范,有力地推进中国世界经济研究的水平。

 

获奖演讲《贸易结构与全球经济“失衡”--关于跨期贸易和当期贸易的新理论》全文


经常项目顺差可以大约定义为出口-进口(净出口),或者资本净流出。在全球危机之前的2007年,一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比如说中国,和一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比如说美国,达到顶峰。2007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GDP14%,而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达到GDP7%,这通常被称之为为全球经济“失衡”。因为,第一,大家觉得贸易“应该”基本平衡,第二,大家不理解为什么是发展中的穷国借钱给发达的富国。


10年前,没有什么理论能解释全球经济“失衡”,勉强能说的就是有可能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些人,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把金融危机归罪到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的所谓人民币低估更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但是,理论上,什么原因造成全球经济“失衡”?10年前,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直觉上,我们不认同人民币低估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希望寻找其他的解释。一种解释是由于中国的金融部门不发达,导致投资人的回报低,所以资本外流。但有没有其他解释呢,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和贸易开放有没有联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开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开放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从60%降到15%,贸易量对GDP之比从平均20%上升到40%。就中国来说,从1982年到2007年的25年中,2001年加入WTO之前,平均经常项目顺差只有76亿美元,而加入WTO之后,迅速上升了20倍达到1560亿美元。我们自然要问,中国加入WTO的贸易开放对经常项目顺差有什么影响?


从实际问题来看,贸易开放与作为净出口(出口-进口)的经常项目顺差是密切相连的。但是从国际经济学理论来看,这两个问题却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贸易开放属于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微观经济学,经常项目顺差属于国际金融理论,是国际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于经济学家而言,犹如峡谷两岸的两座高山,遥遥相见,却不相通。国际贸易研究当期贸易(Intratemporal Trade):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交换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体现国际分工;而国际金融(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跨期资本流动(capital flow)者通过跨期借贷(borrowing and lendingIntertemporal Trade)平滑跨期消费,体现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


研究贸易开放与经常项目平衡的关系,要求我们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统一在一个框架下面。在经过了若干年的痛苦煎熬之后,一方面直觉上我们觉得应该将贸易开放与经常项目平衡相联系,但是搭建国际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对研究者而言风险太大,不过我们还是痛下决心,决定在理论上来做这件事情,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缘起。


怎么来统一国际微观和宏观模型呢?我们将国际贸易最基本的Heckscher-Ohlin模型与国际宏观最基本的经常项目平衡模型合并。合并在技术上的主要困难是一旦我们同时允许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会出现多重均衡,因为在理论上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与直接出口资本是完全替代的:一个国家既可以多出口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少流出一些资本;也可以少出口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多流出一些资本。我们通过引入内生的贴现因子,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动态H-O模型中的均衡不确定性问题。


我们的模型创新了经常项目理论。当一个经济受到冲击时,比如当一个国家劳动生产力提高,那么贸易结构的变化和资本流动都可以对这个冲击做出反应。理论上,当冲击发生时,这个国家在可以生产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流出更多的资本之间进行调节,前者是生产(贸易)结构的调整,后者是经常项目的变化,前者是当期的调整,后者是跨期的调整。哪一个起到更大的作用,取决于哪一个调整更容易。


我们用劳动市场调节的难度,即劳动市场的弹性来衡量生产结构调整的难度。如果劳动市场是刚性的,生产结构就无法变化,这时一个国家对经济冲击的反应主要通过资本流动,或经常项目平衡的变化来反应;相反,这个国家则主要通过贸易结构的变化来反应。


怎么理解全球经济“失衡”呢?中国加入WTO之后,生产结构迅速向劳动密集型的出口部门倾斜,大量生产更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导致国内相对投资需求不足,这就导致资本流出,反应在经常项目上就是顺差。因此,我们发现全球不平衡是贸易自由化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低估的结果。


为了解释全球经济失衡,我们意外地将生产结构、贸易结构的变化和资本流动联系起来,不得不将国际微观与宏观模型统一起来,这两个方面,都幸运地成为最近几年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最后,将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统一起来是一个痛苦的历程。我们减轻痛苦的方法是团队合作。我们三个人各自擅长于国际微观理论、宏观理论、实证分析与数值计算。团结在一起,我们终于能够研究微观与宏观的理论、实证于数值计算。

 

 

获奖人简介

 


鞠建东: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数学学士,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从1995年至2014年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经济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聘任)、教授,2007年至2009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常驻学者,世界银行顾问,2009年至2015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鞠建东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主要讲授课程:高等国际贸易。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供稿:唐念瑜  编审:唐念瑜  张莉丽 收稿日期:2017227日)


来源|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